四川新华发行集团

第一季第二讲:传统文化节目引发全民狂欢

发布时间:2018-12-04 分享:

TIM图片20181108110307
   

    《新华讲堂》第二讲5月22日迎来重量级嘉宾,央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执行导演,四川卫视《诗歌之王》、东方卫视《诗书中华》的制作人韩骄子。她的团队是目前国内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王牌团队,目前她在全国多个卫视都有不同形态的传统文化类节目。

      传统文化如何成为爆款综艺并获得广大观众的追捧?韩骄子结合节目制作的各种内幕,为大家一一解惑。

贴近观众一起“玩”

      点燃观众对诗词文化的关注,是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制作过程被韩骄子称为:一个节目团队的创作苦旅。400多天的前期策划筹备,只为磨一件事:怎么玩。“这个节目,规则是骨骼,选人和选题则是附着在上面的肉。”韩骄子透露,节目组在策划选题时一直在寻求“最熟悉的陌生题”。

    “一方面,我们在答题方式上,引入了网络游戏的‘本轮答题战胜多少人’的解说。一方面我们在题目上让观众找到代入感。比如,问年代的题目,如果直接问李白和孟浩然谁更年长?这就成了课堂测试了。换成假如李白发了朋友圈,谁不会点赞?这种融合了时尚和历史的题目,就更能引起年轻观众内心的呼应。

      在选人上,节目组也是以贴近生活为标准,总是能让观众在选手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的关联。

   “像今年引起热议的武亦姝,是不是就像‘别人家的小孩’,还有理工科出身却有丰富诗词储备的学生,是不是会让你想到曾经学生时期的自己?眼下正在热播的《诗书中华》中,我们增加了家庭的参与,正对应着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一家子。有了这样的呼应点,观众就会从选手身上看到自己、反省自己的诗词储备,从而关注节目,关注诗词。”

文化力量有市场

      制作了多档口碑与收视率双赢的文化综艺,韩骄子却坦言,事实上,制作团队最开始没有想过能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做成现象级的电视节目,“文化类的综艺有门槛、挑观众。央视从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《中国成语大会》一直做到《中国诗歌大会》,这个难度是越来越大的。为什么我这样说呢?汉字是我们天天必然会用的,成都有时常用到,而诗词呢,离我们更远。《诗歌之王》里涉及的现代诗,甚至比古诗还要缺少关注。”

      文化类节目难做吗?颇有心得的韩骄子表示,文化类节目不好做,但找到文化的张力就非常好做。韩骄子介绍说,因为节目是关于现代诗的,策划《诗歌之王》时,节目组就考虑如何找到另一种语态和载体,用这个对接点,将拉近现代诗与观众的距离。“我们将现代诗谱上曲调,让它回到诗的本源,古代的诗歌就是唱出来的。”

     感觉上,仿佛电视节目制作和我们集团公司的出版发行主业有点远,但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。比如,怎么寻找传统文化的市场定位?怎么营销?怎么实现跨界融合?韩骄子还提出了一个更深的概念,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电视节目,到底是传媒还是产品?或者这两种性质都要兼备。

      如果单看一个在电视上播出的一个节目,应该是一种媒介,一种渠道,面对的是观众,具有媒介的权威性、可信度较高。如果把节目看做是一个产品,那承载的东西会更多,比如输出了冠名的广告,比如衍生出线下的商品,观众的体验度。如何包装、营销这个产品也变得非常重要。

     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,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,不少同事还意犹未尽,都觉得多点跨界的知识对本职工作也是有很大帮助和启发的。有同仁总结说,看看别人这些成功团队是怎么制作内容、紧扣市场、营销热点,能提高我们在大文化圈子中的见识和能力。